现在位置:首页 >文章正文
-
时间:2015-4-28 14:10:04
2006年7月,王会林从众多招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设备机修工段的一员。初来乍到的他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精神,总是工段内第一个上班的人。在其他人还在打开水换工装的时候,他早已做好当日的工作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工作中,他也会认真观察工友们怎样干活,刻苦钻研,多学多记,就是这样孜孜不倦的学,在老员工的谆谆教导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下,很快,王会林便可以独挡一面,入厂当年便被公司任命为机修工段长。对于机修设备工作,王会林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工作多年之后,他才明白,这种感情就叫做热爱。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钻研探索的精神,他先后自学了电脑操作、cad制图、设备吊装、安装等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勤恳务实的工作态度,娴熟精湛的业务技能,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满腔热忱,倍受领导和工友们的称赞。他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团队共安装制粒机、包衣机、烘干室、提取罐等大型设备32台,攻克6项技术难关,发现排除设备安全隐患10余起,他所带领的设备机修工段被公司授予“王会林工段”。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吉林省经济创新标兵”、“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延边州“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一、业精于勤,励志创新,精业练就过硬本领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事,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成。”这是李大钊的一句格言,也是王会林同志对待工作的真实写照。
为促进公司不断发展,公司实施了“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战略,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技术。王会林所在的机修工段负责公司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审核、外围及厂区管网维修等工作。作为机修工段长、高级技师,在公司所有设备上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设备安装、吊装是设备工程部机修工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最讲究手上功夫的技能。“一个好的机修工,不是看他能干多少活,而是他能否多想多琢磨,想办法解决多少难题”,这是王会林时常跟工友们说的一句话。
2009年,公司固体二车间安装73冲压片机,净重4.8吨,而设备安装地点在车间二楼,车间二层窗户尺寸远小于设备外形尺寸,而且外围走廊的宽度根本容不下整台设备。这时难倒了所有人,公司领导将王会林叫了过来,问他:有什么办法不破坏建筑的前提下将设备运到就位位置,王会林再三考虑,经过细致的实际丈量、计算,回复说:虽然有点冒险,但是我有信心可以一试!他经过精密计算,全面考虑各种安全因素后,提出了一个大家绝对想不到的方案:就是要从载重量2吨的电梯将一个4.8吨的设备由一楼运往二楼,同时要求有电梯专业维修人员将电梯调整到检修状态,将电梯门联锁进行封线,并且准备两个5吨的手动起重葫芦,将电梯轿厢牢牢吊住,电梯机房由20人手动盘车、拉起重葫芦。这就是他的大胆想法!经过公司领导和安全管理部经理经过反复研究、思索,最终同意了他的方案。历经4个小时,压片机运到目的地,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同时都对竖起了大拇指。
多年的职业磨炼,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工作任劳任怨。他认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专业技术、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机器设备电脑操作问题,他就从学习电脑业务知识开始,找来专业书籍,认真钻研,仔细记录。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虚心请教,不论何时何地,直到把问题弄懂,把事情解决为止。他在短时间内掌握了电脑操作、cad制图等技术,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其中在引进德国口服液全自动包装生产线项目中,他结合口服液的生产情况,创新工作,提出多条有关设备、设施改进建议,并得到设备厂家、工程人员的认可和称赞,从而保证公司内首条口服液全自动包装生产线顺利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提升了公司生产效率。
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做到节能减排,王会林主动带领团队对公司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取车间醇提过程中产生的蛋白废渣一直是公司环保工作的重点,以往由专人看管、押运及最终处理,整个环节存在诸多隐患。公司为保证醇提废渣不影响环境,对废物的原料属性进行分析,因醇提废渣含底浓度乙醇,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送往锅炉焚烧。这时王会林挺身而出,主动为公司设计废渣储罐及送往锅炉的物料管道,经过多次试验、多次整改,最终蛋白废渣处理系统圆满竣工,为公司环保工作做出了贡献。他还带领团队进行提取车间冷却循环水系统改造,使公司每年节约成本23.82万元,改造项目荣获公司“技协成果一等奖”。
2009年,公司为发展人参产业,他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历经20天为公司研制出“人参蒸箱设备”,设备整体为不锈钢材质,采取蒸汽排管加热,达到了节能、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的目的,即保证了制药要求,又为公司节省资金。
2012年7月,公司提取车间双效浓缩器原循环水脏造成各工序工艺冷却器阻塞,造成冷却效果不好,生产时间延长。同时乙醇回收工序因冷却效果不好,导致乙醇回收率低,大量乙醇蒸汽随真空抽入循环水系统。王会林经过对工艺管线走向确认,丈量距离,利用闲置冷却塔进行改造安装,将多效浓缩真空冷却、单效浓缩真空冷却与工艺冷却水分开,使冷却塔填料不用再更换使用,同时因真空所抽出热量与工艺冷却热量分开,使工艺冷却效果好,每天多效浓缩提前完成生产任务,每年可节约成本约20万元。
2013年1月对提取车间单效浓缩器的改造。在对设备维护过程中,发现提取车间单效浓缩器对于乙醇的回收并未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对数据、设备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对单效浓缩器冷却循环水系统进行改造,提高了乙醇回收率,从现状的68%提高到了73%,缓解乙醇使用成本的压力,每年可节约成本约24万元。
像这样对设备不断技术改造,主动担起攻坚克难重任的例子,在王会林身上不胜枚举。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急、难、脏、重等难关,王会林总是充分发挥自己敢想、敢干、肯钻研的精神,迎着困难上、抢着重活干,始终有一股不解决问题,不攻克难关誓不罢休的顽强劲头。
二、责任如山,不舍昼夜,敬业保证质量安全
“敬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王会林在平时工作中,就认真负责,不辞辛苦。2006年公司将收购的保益公司(现在的固体二车间)内部改造,将原有生产区重新规划施工,要求符合GMP要求,公司领导在一次与施工方谈彩钢板隔断工程时,因价格过高未达成协议。当时工期短,马上又面临GMP认证,这时,刚刚到公司不久的王会林虽然未亲手干过彩钢隔断工程,但他一看彩钢隔断的结构就胸有成竹的对领导说:“领导,您要是信得过我,咱们可以自己购买材料,由我们机修班施工”。领导再三询问商讨后最终决定由公司购买材料,机修班全员施工。王会林果然不负众望,通过和班组成员不懈努力,终于圆满完成彩钢板隔断工程,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笑容,这不仅为公司节省了资金,还学到了一门技术,增强了大家一起迎接挑战,共同奋斗的凝聚力。
在2010年公司进行新版GMP认证过程中,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升级、更新,为此设备工程部机修工段在王会林的带领下,经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做好相关工作,提前完成了设备相关任务,全力保障公司成为全省首家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制药企业。
机修工作不仅要在正常工作时间做好维护修理,在公司停产休息时,更是设备机修人员的最繁忙时期。设备集中检修、维护、改造,经常是时间紧、任务重,王会林带领他工段的员工,经常是不舍昼夜的工作。2010年深冬的一天,动力车间消防补水泵频繁启动,操作工意识到是厂区消防管线崩裂,领导得知后,第一时间给王会林打电话叫到现场,根据管道原始图纸核查及现场地面出水情况,最终确定漏点位置。但消防管道位于地表面冻层以下,通过挖掘机挖出维修作业面后,剩下的就是人工进行抢修,王会林第一个换上了靴子拿着工具开始处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找到了漏水点,在他用专业套袖卡管道时,管道表面不允许有沙子、石子等杂质,他徒手清理管道表面,最终抢修完毕,他上来的时候靴子已经被水灌满,手也已经冻的通红,但他还是坚持到抢修完毕。这种敬业的精神,在员工中赞口不绝,都说以前大庆有“铁人王进喜”,如今我们敖东有“铁人王会林”。
2010年,为了响应国家长吉图发展战略、发展医药支柱产业主要举措,公司开始筹建吉林敖东工业园。在施工期间,由于园区内项目多、人员杂、工程量大,对现场监管的工作要求就非常高。所以每天王会林都会在早晨5点30分准时到达园区施工现场,开始一天工作。作为负责现场监管员的王会林,深知自己身负重任,哪怕是一个焊口、一个外线管道不整齐也必须返工,严把质量关,被施工方敬畏地称作“铁面质检”。在施工前严格做好安全检查,施工期间做到严格监督。在2015年4月工业园三期项目进行中,他经过实地监察,及时发现敖东工业园厂房建设原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中标高不符的问题。如果按照原设计方案施行,会使下水道产生冻结,影响生产。于是他及时向施工单位与公司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经过研究降低标高,重新设计施工方案,防止冬季出现管道冻结的现象,避免了二次施工给公司造成损失。在工业园建设过程中他还经常加班加点,甚至连续几天在现场抓质量、抓安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时刻警醒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杜绝违章,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他本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对图纸、工程预算认真审阅,严格把关,充分维护公司的利益,创造良好的劳动安全生产条件,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传道授业,热诚助困,无私成就精彩人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王会林在工作中,想生产之所想、急生产之所急,不管是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特别是担任机修工段长后表现更为突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立足岗位默默奉献。
今年,王会林荣获“延边好人”的荣誉称号,他的实际行动和所取得的成绩,极大的激励了身边的广大青年同志。在他的感召下,机修工段全体员工掀起了一股“爱岗敬业学技术、勇挑重担长技能”的竞赛热潮。同时他经常组织机修工段员工进行“工段内部经验交流”,将提升业务技能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采用“导师带徒”、“技能比武”等多种方式,将日常工作中的重大设备故障处理过程及易出性故障、可预见性故障、假设性故障等情形进行罗列,并整理成文档形式发给各维修人员学习交流,这一举措使全员技术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许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涌现出许多不同层级的“技术标兵”,“以师带徒”的员工培训已见成效。截止目前,公司现有高级技师、二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达43人。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是王会林的座右铭,他也是这样一路走来,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默默地体现着人生价值;从树人到立业,无不体现着模范带头作用,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面临敖东发展新契机的到来,王会林工段长带领着技术团队以践行者的风姿,从普通的员工正逐步成长为敖东跨越性发展的助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