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文章正文
-
时间:2012-4-19 9:24:12
——清华培训有感 李安宁
在北京清华大学学习一周多的时间里,我感受了百年老校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也聆听了清华教授的精彩课程,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学习时间虽不长,但课程设计紧凑,内容涉及人际沟通、哲学、音乐、经济学、政治学的方方面面,从各个层面对青年干部的提升指明了具体的方向。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自身的许多不足,也确定了未来工作生活中应该着力提高的地方。
在学习期间,培训机构组织了丰富的活动,诸如班级生日会、观看话剧表演、拓展训练等,这些活动对增加团队协作有很重要的作用,使我认识到优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优秀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一个人不可能是全才,而团队却可以做到互补的完美。怎样构建团队,提升团队凝聚力,通过这次的活动,给了我一定的启示。
以下,就是我个人通过这次学习的几点心得:
一、以团队利益为本,实现个人提升
不论是讲人际沟通,或是讲到易经里天地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还是谈到面对工作压力时的情绪管理等,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个人若是以自己作为出发点,以自己的利益为本,不去思考周围人的利益,不关注自身所处团队的发展要求,不将自己看成团队的一份子,那么他就难有作为,或者可能做了事情反而危害了团队的利益。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以团队利益为重,以这点作为工作的原则,不断学习沟通技巧,提升业务素质。就像公司经常讲的,企业是大家,员工是小家,一定要顾大家,才能成小家。说到底就是要有团队意识,要有大局观念。以团队的需要作为个人的努力方向,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终生学习,创新学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惊人,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的认知判断,因此要尽可能的利用手头的资源进行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还要学会创新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知识,书本上的理论,而对于学习方法的思考和探索还不够,一直提倡博学,却没有多思多用,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可能具有丰富的知识,而并使自己处世办事的能力得以提高,也就是通常说的,把书读死了。古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知道为学要做到“化知成智”,知识并不等于智慧。不管学习多少知识,最终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把它转化成了多少智慧,这就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针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实践抽象上升为理论再指导实践的学习,通过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转化,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人生的智慧。
另外,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个性不同,爱好不同,决定了每个人擅长不同,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发掘长处,要学有所长。只有具备了别人不具备的长处,才会具有强竞争力,才能在团队当中独当一面,除了学有所长之外,还要全面发展,就像“水桶效应”说的:决定一个人才能的是往往是最短的那块板。通过全面发展,不断纠正缺点,提升不足,才能使个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行胜于言,学以致用
行胜于言,言必求实,行必证言。学以致用,以学导用,以用求学。
清华大学从建校初期,就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发扬行胜于言的校风。朱自清曾概括说:清华的精神,说到底就是个“实干”。清华的老师也一直在向学生灌输着这样的思想,通过我们学习的这几门课程,也能清晰的领会到这种实干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学习什么样的内容,最后都是要回到实际运用中来的。
这次培训的核心内容是公共管理,着重从沟通管理、易经与领导智慧、执政智慧、压力情绪管理、公共管理前沿,公共危机管理等方面,宏观的分析了一个现代领导干部需要具备的素质,针对目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就如何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进行了探索,要求青年干部与时俱进,及时吸纳新的观念和思想,同时要以史为镜,吸收古人圣经名典中的丰富营养,得出适应于当下的为学,为人智慧。
有人说学而习是知识,学而思是智慧,学而用是谋略,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是我这次培训学习中得出的最大心得。
非常感谢公司为我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作为公司年轻员工中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坚持行胜于言,学以致用的为人为学风格,不断提升自我创新学习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规划好我的职业生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